【小米和比亚迪卷低价,是劣币驱逐良币?】一篇《我为什么不喜欢小米和比亚迪》的文章好像有点火,大概意思就是小米和比亚迪都是单纯卷低价,劣币驱逐良币,最后所有人N败俱伤。
我也在想这事儿,我觉得分几个维度来说吧。
首先,低价不等于低质量。比如SU7 Ultra这台车没人质疑它的做工、品控,这一点其实SU7的畅销已经证明了。
关键是,小米定这个价格,依旧有毛利空间。
具体可能要等财报才能进一步分析,但按照雷总一贯的风格,应该会在15%~20%之间,甚至可能会更高。
以前那些车那么贵,说白了就是稀缺性+品牌溢价,SU7 Ultra只是把这点打穿了。
所以我现在觉得SU7 Ultra更像小米手机,然后你回头来看,小米当年做手机也被骂搅局者,跟现在如出一辙。
但最后呢?小米是实打实消灭了山寨机,带动国产崛起,三星也不好卖了,消费者是实打实得到了实惠。
比亚迪的路子其实近似的,但不完全相同。
比亚迪的思路就是直接打爆供应链,除了轮胎玻璃这种不自研,其它全部自己搞,靠供应链优势打爆整个市场。
十万块的秦L有天神之眼,还有冰箱,这你敢信,以前这种车不得噶你个20万起步?
所以从消费者角度来说,比亚迪和小米的出现,是实打实得到了实惠。
然后前几天老编辑说了一个观点,说,现在各家都要去找自己的SU7 Ultra,它在哪里,怎么做出来。
我仔细想了一下,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说要做一台同等定位的车,而是你把产品定义、自身供应链、价格拉爆,看看能造出一台什么车。
说白了就还是造爆品,这个问题其实小米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,再无法拥有比亚迪的供应链优势的情况下,那就是:减少SKU+10倍压强投入。
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难。
我还是那个观点,低价不等于低质量,你卖的便宜还能挣钱,才是真本事。
就像可口可乐这公司,牛逼之处不是可乐这东西多有技术含量,而是它卖你3块还能挣钱。
虽然汽车和可乐不是一个维度的产品,但可以简单这么理解。
下一篇:没有了